文化交流總是會有些意外

2022-01-21

文/小邱 

前幾天英國新聞報導有關中國新年以及年菜的介紹,但照片引起很多人的議論,照片把冥紙、白包放在年菜旁擺拍,英國人拍照還真是百無禁忌,如果是以前我可能也是這麼反應,但在英國跟著雪花的活動走南闖北,只能說這是很正常的現象。

在2013以前常常聽到台灣的朋友說「外國都在學中文」「老外喜歡中華文化」什麼的,讓我以為真的有這麼一回事,可是實際在英國參與活動就發現事實落差比想像的還要大。剛開始市集在賣書的時候,只要說我們的書是有關中華文化,上門的英國人馬上把書放下,說一聲謝謝就離開,老外有興趣的傳聞是那來的,不免費會有多少人買單?

後來我們改變方式聊天,問他們知道自己的生肖嗎?想不想知道自己的生肖個性?英國人聊天之後發現沒有語言障礙才開始翻書,閱讀完Roy為英國人調整改寫,用英國人熟悉的表達,完成的東方傳說故事,買書的人越來越多還常常有人回購,很多回購的讀者都說:「你們的書很好閱讀,之前看到有關中華文化的書都無法理解、體會不了」也有人說:「當時不敢靠近怕語言不通」。

決定在英國學校做幾場活動,我們就回到台灣收集了不少有關節慶的道具,如紅包、古錢、擲筊、舞龍舞獅等,不夠還想辦法自己做,告訴英國孩子一段有關節日的傳說故事,展示這些道具、遊戲,解釋我們是如何使用,素燕帶活動的方式為英國的孩子打開東方的神秘面紗,完全沒接觸過的東西也吸引許多學校、圖書館、博物館,邀請雪花去辦活動。

2017年開始我們增加更多的親子活動,地點從牛津延伸到倫敦,還跑到蘇格蘭的格拉斯哥等地區,2019還在牛津Pitt Rivers 博物館舉辦台灣節活動,配合博物館的館藏設計互動遊戲如生肖動物、神像、九子還有祭拜祖先的用品等,當然也包括冥紙,參與活動的親子感動的告訴我們「原來這些館藏是活的,在世界某個地方有人在使用的」。

其實我們明白既使做到這樣,沒有身處在文化參與習俗、節慶,光靠說明、文字、影像是很難理解。疫情的關係,雪花停止兩年在英國的文化活動後,以前合作的單位就想辦法自己做,就慢慢開始出現一些有趣的照片。其實我還蠻感動那一張冥紙與水餃的同框照片,因為我們的習慣在除夕當天會先送神、清神桌,然後祭主晚上吃年夜飯,這兩樣東西當天可是都會出現的,看來英國朋友是有認真參與活動歐。

© 2018 YingYi Arts Ltd。 版權所有。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